浏览数:150

三维数字造型技术在传统雕塑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参赛方向: 3D设计与3D打印

参赛赛区: 黑龙江赛区

参赛组别: 教师组

参赛院校: 佳木斯大学

参赛院系: 美术学院

参赛教师: 张新程,刘蕊,孙维广

项目简介

随着数字技术在艺术领域不断的渗透,学科之间的互相交流和交叉越来越明显,近几年数字技术逐渐被雕塑家运用到雕塑艺术创作中。本团队从雕塑创作实践经验出发探索了三维造型技术对传统雕塑的影响,并将其价值和冲击进行归纳总结。三维数字造型技术的介入使传统雕塑艺术创作有了更多的可能,有力的推动了传统雕塑艺术创作更加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未来在三维数字造型技术如何通过技术形式更好的呈现艺术思想,当代艺术家们应该需要深入思考研究,认真思考研究这些方面的问题不仅丰富了雕塑的发展历史,而且有利于数字时代雕塑艺术的进步。

项目详情

三维数字造型技术与传统雕塑的创作过程比较

1)传统泥塑造型创作的过程

    泥土需要精心准备,一般选用带些粘性又细腻的土,经过捶打、摔、揉,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米汤、棉絮、纸、蜂蜜等。泥塑的模制一般分为四步:塑造模型、翻模、脱胎、着色。首先是塑造模型,找一块软硬适中的泥,经过雕塑家的各种手法塑造好一个具体的形象,经过反复修改、打磨、阴干之后即可,有些特殊的部位还需要特殊的加工,例如飘起来的飘带易断,那么还需要用火烧一下,进一步加强韧度。其次就是翻模,翻摸需要专业人员去操作,否则前功尽弃。常见模具是双片的,也有多片的。脱胎就是用模子去转换材料,把泥塑转换成易保存、不易损坏的胎体,一般把两片翻好的模子合拢压紧之后,还需要大量时间需打磨修改翻摸时对雕塑的损坏,最后还需要给雕塑配一个底座。最后一道工序是着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一般着色之前先上一层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洁,便于观察雕塑的形体结构;然后还需要一遍一遍的去完善,直至达到满意的上色效果。

    传统泥塑创作的过程是“线性的”,其制作过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以上步骤的介绍只是雕塑的一些基本流程。其省略了很多工序和细节,在这之中还有很多细节和工序需要专业人士来完成,稍不小心将造成返工和报废,没有专业经验难以完成。

2)三维数字造型技术制作过程

    三维数字化设计手段参与雕塑设计使艺术家的创作更加便利,在虚拟空间中建立数字雕塑模型,在现实世界利用数字化成型设备制作实体模型。

    运用三维数字造型技术进行雕塑设计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使用3ds MaxZBrush3D coat等三维软件建模,需要注意的是它们的建模方式和难易程度有所区别,雕塑家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造型的几何特征来确定所使用的软件。笔者主要采用ZBrush软件的建模方式,以个人创作的作品《禅那》为例来分析三维数字造型技术的制作工艺。目前,ZBrush 球搭建模型骨架的方式比较典型,操作也比较方便,以下是Z球建模的步骤:

1、打开ZBrush,在“Tool(工具)”面板中点击“Simple Brush”按钮,选择“ZSphere球)”,在绘图窗口中按住鼠标左键拖拽创建一个球。按“T”键或“Edit(编辑)”按钮即可对当前Z球进行编辑。这个过程省略了传统雕塑中扎架子、上大泥的过程,而且按“X”键可打开对称模式来制作雕塑。过程如图一

WechatIMG904%201.jpeg

图一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先用“Move(移动)”笔刷调整造型,然后借助塑造类的笔刷进行粗略刻画,利用“Tool(工具)”面板下“Geometry(几何体)”卷展栏下的“ZRemesher”重新划分网格,继续进行细节雕刻进行细节雕刻。

3、对象基本雕刻完成时,可以通过3D通用变形操作器Y随时调整雕塑的大型,操作简单方便。过程如图二

WechatIMG905.jpeg

图二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使用泥土笔刷等一系列塑造类笔刷进行雕塑的细节深入。如果中间发现雕塑造型存在缺陷,可以借助遮罩功能,配合“Move(移动)”命令和“Rotate(旋转)”等命令调整细节的动态造型,期间如有操作失误,还可以返回重新再做,具有可逆性,直到造型满意为止。过程如图三

   

WechatIMG907.jpeg

图三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5、保存文件。ZBrush 可以保存多种格式的文件,如“.ztl、“.obj”、“stl”等格式。只要三维数据上传到数据库当中,会得到永久性的保存,不会像传统雕塑那样不易保存。

6、贴材质、加环境,渲染至预期效果。如图四

图四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7、最后输入到3D打印机输出实体雕塑,这个过程节约了雕塑创作的时间、降低了雕塑成型的风险和成本、要表现的雕塑更为准确、可以随意表现高复杂的雕塑形态、具有很强的复制性。

 

    数字造型技术的过程是“跳跃的”、“自由的”。可以让雕塑家在虚拟空间中对雕塑进行任意的加工改造,其制作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数字雕塑创作就是这样的一个‘非线性雕塑创作’的过程”[1]



[1]《数字雕塑创作的“非线性”特征》:张盛,《雕塑》杂志,2017年第五期,58

难点创新

一、三维数字造型技术对传统雕塑艺术创作的价值

1)发展了雕塑的创作手段

    三维数字化造型技术在雕塑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开辟了全新的雕塑创作模式,对传统雕塑影响深远,具有非常高的技术、艺术和文化价值。三维数字造型技术为雕塑创造了一种虚拟空间,作品《禅那》(如图五)在虚拟空间中进行雕塑创作则使雕塑家摆脱了外界的物质局限性,由于笔者在雕塑创作过程中不需要考虑雕塑材料、空间等问题,全身心的投入到雕塑的造型当中,创作的过程始终充满新鲜感与激情,可以使雕塑创作达到理想效果。雕塑的造型全部完成后,材质通过表面机理塑造和UV贴图的方式表现来进行渲染,来预知作品的最终效果。如果渲染出的作品存在缺陷,那么我们还可以对其反复调整,直到满意为准。

图五《禅那》张新程数字雕塑尺寸可变

2)丰富了雕塑的艺术语言

纵观历史,艺术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雕塑艺术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也是息息相关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会影响雕塑的创作方式和艺术形态。例如笔者在数字雕塑作品《禅那***8212;隐》(如图六)中,使雕塑艺术突破了物质实体限制,作品中的传统雕塑只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笔者在虚拟空间中添加了一块布,这块布可以模仿不同材质的布料,并且塑造了这块布具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等,而且还会受一定风速的影响,简言之就是模仿了真实世界里面的一块的布,笔者通过算法计算,使块布受重力的影响缓缓落在了韦驮菩萨造像的身上。这一算法看似简单,但是它无不体现着雕塑艺术的语言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创新发展,也在尝试打破其三维特性。科学技术对雕塑艺术的影响,使雕塑艺术从虚拟走向现实,再从现实回归到虚拟,甚至打破了现实世界的物理限制,不断挑战着传统雕塑的表现形式和静态特性等。

图六禅那***8212;张新程数字雕塑尺寸可变

3)扩展了雕塑家创作思维

    数字造型技术参与雕塑创作,既补充了雕塑创作的手段和艺术语言,也打开了雕塑家的创作思维,不断激发雕塑家的创作灵感。以往的传统雕塑创作中,雕塑家的创作思维是线性的,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按部就班的以传统工艺方法进行创作。而在新的技术条件下,雕塑家创作思维体现出了极大地跳跃性、自由行和即兴性,也就是说雕塑家可以借助数位屏幕(如图七)在软件中同时进行构思和创作,期间过程是自由的、轻松的、非线性的;最后借助3D打印机实现雕塑的实体作品。

图片2副本.png

图七数位屏现场写生人物头像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深化了雕塑艺术对社会影响

    数字造型技术介入雕塑艺术创作后,让雕塑艺术更容易进入人们视野中,也扩大了雕塑艺术的社会影响力度和范围。传统雕塑艺术往往与大众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雕塑的发展也会随之受到影响,这将导致雕塑艺术失去新的生命力和创造性。雕塑艺术创作的目的是通过作品的广泛传播,以完成作者与观众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过程。而传统的雕塑作品受时间和空间因素的影响,传播和展示都具有局限性。例如Sigma小组的作品《悬界》(如图八实现了雕塑在虚拟空间中的展示,使观众全方位、零距离的观察作品的不同角度和欣赏作品的细节,作品中有装置,有影像,有机器人等,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的向社会大众展示了雕塑作品。此外,通过3D打印技术的普及,处在虚拟空间中的雕塑艺术也可以实现实物化,进一步拉近了大众与艺术的距离,扩大了社会影响力,满足了社会上不同人群对艺术的需求。

图八《悬界》Sigma 激光、数码影像、装置等综合媒介图片来源:雅昌艺术网

    综上所述,数字雕塑的虚拟性让雕塑创作不在受限于物质材料和现实维度,三维数字软件的运用代替了传统的创作工具,让雕塑创作过程更加流畅、自由,更重要的是三维数字造型技术能够及时准确的实现雕塑家创作意图,给雕塑艺术带来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二、三维数字造型技术对传统雕塑艺术创作的冲击

1)对传统创作方式的冲击

    传统雕塑的创作方式受客观因素的制约,从开始的构思到最后的成型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与弊端。先进的三维数字化造型技术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统造型工艺,给雕塑艺术带来了多的可能与不可预知的未来。正是因为这种对传统的冲击,传统雕塑艺术的创作方式需要当代艺术家们重新考量与定位。然而,三维数字造型技术对计算机软件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要求,并不是所有的雕塑家都可以对其进行操作。在新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传统雕塑制作工艺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一些负面影响。当然,新技术只不过是对传统技术的补充,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

2)对传统创作观念的冲击

    传统的雕塑创作观念是在传统技术条件下形成的,如今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三维数字技术使传统雕塑艺术从创作手段到创作观念都有了新的改变,这难免会影响到当代社会对雕塑艺术的审美观念。从长远来看,只要人们对雕塑艺术形成了新的审美观念,就意味着旧的审美观念的衰落,新的审美观念的普及。然而社会的发展规律本身就是如此,当代雕塑家们应当认真思量,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

成果成效

《三维数字造型技术在传统雕塑创作中的运用----以个人雕塑创作为例》在2018“中原美术”全国第三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入刊发表,并获得三等奖;2018年6月***8212;11月参加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3D科技写实雕塑人才培养》;20197***8212;11月参加国家艺术基金2019 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汉唐帝王陵数字化考古艺术复原人才培养》。

雕塑作品获奖:20196月《远方的梦》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雕塑展区,重庆当代美术馆。;2019年6月《远方的梦》入选第十三届黑龙江省美术作品展;2019年5月《半璧江山》参加第二届国际3D打印嘉年华雕塑作品展;2019年5月《禅》参加第七届中韩雕塑邀请展2018年11月《日出汤谷》入选第九届“民族百花奖***8226;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览”。

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8号科技财富中心
公众号
移动端